分卷阅读169(1/2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    ,小菜4道,另点心4碟,汤水六盅。口味都偏清淡,另外点心也不甜腻,齁死人。

    吃完有点儿迟的晚膳,游健让伺候的宫人将残羹剩肴撤了下去。

    “王小伴儿怎么没在?”游健有些奇怪的道。

    应该是王承恩手下的小太监赶紧出声道。“王公公向万岁爷报备行踪后,又出去了,现在宫门早就落锁了,王公公大概明日才能回来。”

    游健微微颔首,没有说什么,而是让人倒了一壶浓茶,拿了一本书开始慢慢的翻阅,顺便还找了笔来做记录。

    写到这儿,大家应该知晓所谓的书,不是很正经的书。是王者送给游健的,有关崇祯年间发生的天灾人祸记录。

    崇祯元年到崇祯四年的记录,已经作废。游健瞄了一眼没做笔记,开始认真做崇祯五年的笔记。

    最值得记录的,就是黄河决于孟津。至于其他与战争有关的事儿,历史上发生的,已经扳成架空的此世界,并不一定发生。

    游健的主要注意力,都放在天灾上。黄河啊,华夏人民的母亲河,从古至今就不知道决堤了多少次。

    每次决堤,都会让沿岸数不清的房舍良田冲毁。

    “华夏九大治理黄河的名臣”游健头疼的丢开笔,开始揉太阳穴。

    潘季驯和靳辅,都是明末的治理黄河水患的能臣。但是呢,潘季驯1595年(万历二十三年)就去世了,而靳辅,崇祯六年(公元1633年)才出生

    他算是清初的治理水患的能臣,而且他治理黄河水患大多的经验,都是来源千古治理黄河水患第一人的潘季驯。

    现在给与游健的选择就是,找个听话的工部官员,按照潘季驯留下的方法,治理黄河水患。

    但这里面,有个很严重的问题。听话的官员,代表没自己的主见。黄河水患的问题延续数千年,不是听话就能治理好的。

    游健感觉黄河之所以时不时爆发水患,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于黄土高原,植被稀少,水土流失严重。

    如何治理黄河水患,古代常用办法就不说了,现代呢,综合治理方法就是上拦下排、两岸分滞控制洪水,以及拦、排、放、调、挖处理和利用泥沙等措施。

    说白了,这个办法的用意是通过全面治理上游、中游和下游的洪水问题,从根本上减少黄河的水患。

    “束水攻沙”游健念叨,开始挖空记忆想后世治理黄河水患的综合治理方法。

    “通过修筑堤坝的方式,集中水流,利用水流的力量冲刷河床,减少淤积”

    “看似简单,但做起来。”游健沉思。“历史书记载,是六月初六这一天爆发的黄河水患。那么问题来了,谁知道这天灾会不会像松潘卫的地震那般提前到来”

    “不能因为这样的怀疑,就什么都不做。”游健按了按太阳穴,继续自言自语。“要不,把郭允厚派去治理黄河水患”

    然而游健想到郭允厚的年龄,就打消了这个念头。怎么说呢,即使糟老头子坏得很,游健也不能老薅郭允厚的羊毛吧,像工部侍郎范景文、户部侍郎倪元璐等

    都算是比较不错的官员,最起码历史上李自成攻陷京城,崇祯皇帝上吊自杀后,范景文、倪元璐、李邦华、施邦曜、凌义渠等大臣,都跟着一块儿自杀殉国。

    如果游健从中挑选一个前往孟津治理黄河水患,预防黄河于孟津决口,还是很好挑选的。

    “都不怎么年轻啊。”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