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124 章 各行祖师za(2/2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系——渠尾接洛水组成。

    工程完工后,关中成为沃土,秦国得以富强卒并诸侯!】

    【可惜百年后郑国渠因沙石严重淤积,把进水口堵塞导致河床升高,水渠不再有导流功能。

    但历代所建造的水渠思路与郑国渠相同,都是引泾水灌溉关中,且建都是沿用旧渠改为新渠。

    如唐二白渠在郑国渠上穿渠,唐三白渠在汉二百渠基础上演变而来…总之就是一个大型套娃现场,历代在前人基础上不断翻成新渠。

    宋代丰利渠套唐渠、元代王御史渠套宋渠…明代广惠渠(虚名,豆腐渣工程)和通济渠、清代龙洞渠套明广惠渠】

    还没吃上豆腐的刘彻好奇:何为豆腐渣工程?

    【在原有水渠基础上建设,更能节省费用工时,是历代甚至现在干工程首选方案。

    民间战时危机之时,陕西省水利局局长想要恢复郑国渠和白公渠的灌溉工程,改善当地接踵不断的灾害环境,诚邀水利专家李仪祉先生统筹设计。

    经勘测后工程方案有甲乙两种,甲灌溉规模为420万亩,乙灌溉规模为140亩,最后选择乙方案,缩短渠距用土法人力建造,为何?

    没钱啊!

    从勘测完成到水渠开工,其间空白五年未建,为何?

    还是因为钱,1925年华夏正处于风雨缥缈之际,哪里还有钱修建地方水利工程呢?

    就连当初勘测费用还是北平华洋义赈总会捐助,才勉强完成水渠设计。

    直到民国结束军阀割据局面(1930年),总长11.23公里的泾惠渠才开工,工程分两期完成历时五年完工】

    民间闲汉低头嘀咕:“后朝怎么还比不上唐代县令?”

    人家县令带人都挖了七十里,后世修挖11公里还要五年?

    【但是】天幕嗓音颤抖:【但是完成得太晚了,1925年完成水渠工程设计工作,如果当时有钱能动工,那么1929年西安或许会少死些人。

    1929年陕西关中大旱、瘟疫、蝗灾齐发,三年粮食颗粒无收,关中五百万人丧命,家家绝户,人人逃荒】

    明

    朱樉嗤笑:“后人蠢得

    可笑,一条水渠能顶个什么用?”

    话还未落音,就见朱元璋瞪了他一眼,吓他立马噤了音不敢再言。

    朱元璋冷哼:“什么天真?后人这是赤子之心!”

    他虽嫌弃后人语言不庄重,但心里有百姓的人能差到哪去?

    朱元璋暗骂:他娘的,又是旱又是蝗虫又是瘟疫,跟他当年遭遇一样,三年六绝,这样的灾患哪里是一条水渠就能解决的?

    后人没受过苦,不知道流离失所、遍地饿殍惨象,那惨况不是泡在蜜罐里的后人能想象的。

    他经受那样的苦,知道500万条命代表着什么?

    ‘庄稼就像炭火烤,遍地不见绿苗苗,二三月饿死装棺材,五六月饿死没人埋’,当时哀歌印在他脑子里,终生难忘!

    他家因灾祸死了个七八,家中穷到连棺材都凑不出,只能用白布裹了父母下葬。

    到后来更多的人连个白布都凑不齐,只能胡乱挖坑埋葬,再后来尸体没人埋!

    他用力眨眨眼,逼退眸中水汽忍不住骂了句:上天不眼长,狗日的贪官不做人!

    吴晓思稍稍稳定了下情绪,继续道:【治水技术复杂类:蓄水池类堰坝:

    水渠升级后就是由渠首枢纽、灌区各级引水道,及各类水库等组成的大型工程系统,每种工程系统侧重各有不同,如都江堰、它山堰等】

    【如果我们视角拉到全球,会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:北纬30℃两侧的陆地大多处于干热少雨的气候,如:北非大沙漠、埃及金字塔等等,但同是北纬30℃两侧的成都气候却截然相反。

    气候温润、宜居之都...都是成都的代言词,这一切的原因就在于都江堰,它把‘泽国’、‘赤盆’的成都平原改为天府之国。

    而主持修建都江堰的人是谁?

    李冰!

    都江堰是世界级的水利工程,但李冰存在的相关事迹,仅比汉朝丁缓略好一点,能在地方县志资料中找到零星半点。

    ‘史记·河渠书’中对他的记载只有:‘蜀守冰凿离碓,辟沫水之害...’

    其中句述对冰凿离碓无时间记载、无身份说明,且‘守’在古时典籍中有‘国君’之意,因此此句可以理解为:蜀国国君冰,为民除水利之害。

    按其意李冰与秦便无关系,再则秦灭蜀后,秦史记载的蜀地官员有通、壮、绾、辉等人名,唯独没有李冰记录,所以李冰的出身及平生事迹皆是谜团。

    正因这些谜团未解,蜀人与秦人对李冰的归属还展开了抢人大赛:

    蜀人认为:秦人懂什么水利?他们是‘牧犊儿L’(秦国外号),长在西北只会放牧不会修水,怎么能乱说川主是秦人呢?

    证据?

    李冰真是秦人,修郑国渠为何不启用李冰或者李二郎,而要用心怀叵测的韩国人郑国?

    并且在秦国正史中多见郑国渠、长城记载,而都江堰却只有零星消息,李冰更是书中无名!

    郑国

    给秦人挖了一条水渠,秦朝就以其命名为郑国渠,那李冰呢?

    都江堰规模不如郑国渠?李冰功绩不大?秦廷只字不提,岂不说明李冰不是秦人,是蜀国亡臣,是咱们蜀人!

    秦人:呵呵~】

    秦

    秦始皇额角青筋直跳:什么叫不启用李冰?

    李冰在他曾大父时就已去世,他要怎么启用?

    群臣亦是愤然,冯去疾高声斥道:“谁说我等未记下李冰之功?明明...”

    话刚过半句,他如同一只被人掐住脖子的鸡,再也说不下去。

    后人为什么没见到记录?

    项羽一把火烧了咸阳宫,毁了大秦基业!

    基业都不存,何况一郡守记载呢?

    【因此蜀人非常有理由相信:李冰是古蜀国望帝(杜鹃啼血的主人翁)杜宇的后代,杜宇见蜀地有水患,命人开通玉垒山,以除水害。

    为缅怀和敬仰他,巴蜀民众尊杜宇为‘杜主’,农时祭祀‘杜主’。

    又因李冰兴盐池水利,有大功德于蜀,巴蜀人又奉祀李冰为‘川主’,更在都江堰旁修建‘二王庙’(原是望帝祠),纪念李冰父子治水之功。

    又因倾李冰事迹,当时巴蜀一带多为男婴取名‘冰’,刘冰、吴冰、李冰…只为沾慕李冰神气,让自家孩子健壮成长。

    每到春灌时会举办大型祭祀会,以供奉李冰父子,后来此祭祀会转为放水节,又因祭祀活动在清明时节又称清明放水节,直到现在都江堰放水节仍是每年举办】

    明

    朱棣听着岁修二字,脸上浮出明显的嘲讽:大宋立国以来,凡功及名民生者,皆增人祀典以示皇恩。

    赵太祖封李冰为‘广济王’,将其纳入国家官祭,可偏偏这官祭成了当地驻军官员敛财利器。

    岁修祭祀,嘴上说得好听,祭祀一次要宰杀5万头羊,这些羊钱谁给?

    百姓凑钱!

    除了卖羊钱外,还要缴税!

    买羊收税,宰羊亦要收税,岁修祭祀一次,蜀地永康军就赚三份钱!

    他阖闭的眼微张:不知后世是否利用放水节行敛财之举?

    【李冰的出身、事迹经过出土资料及历史考证后才定锤确认。

    李冰是昭襄王时期第二任蜀中太守,在朝廷支持下,才有人力物力修建都江堰。

    因为都江堰的体量完全超出地方承受能力,这样的大工程无国家支持,是达不到‘堰开成都两江,溉田万项’的规模。

    在朝廷支持下,才用时二十年修建完都江堰,而修建之法直到现在对咱们仍有启示意义】

    秦始皇及群臣:后人虽澄清事实,但他们并不觉得高兴!

    【观华夏地脉走势,让水患都有一个共同点:上游水流湍急,裹挟大量沙石席卷地势平稳的中下游时,水流就会得到减缓,所带的沙石就会淤塞河道,洪水就会泛滥成灾。

    岷江也是如此,岷江一带的山石地质是

    经水滴成钟乳石的碳酸岩,其岩石体质非常脆弱。

    而其他山体如玉垒山亦是沙砾石块堆积而成,这样的山体土质遇到雨季洪水,很容易冲垮堤坝淹没农田,造成人畜死亡,房屋被吞没。

    想要治水就必须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水利,李冰父子采取‘引水灌田,分洪减灾’再进行细分治理。

    把治理过程用举例说明,那就是:

    把一根水管比作岷江,当水量巨大即将冲破水管时,李冰父子把岷江水管拆为两根(把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),又在水管上安上水龙头(宝瓶口),用来调节江水流量,枯水时拦水保证灌溉、航运,丰水时再放水排沙。

    当管道内有沉淀物时(沙石),便着人加以清除(清除河床名为凤栖窝),为了日后淤积能辨水位范围,又‘埋石马’作为标记.

    所以李冰的治水要诀总结起来,有六字:深淘滩,低作堰。

    后来历代经过复发遣意,到光绪年间,已扩展成一段治水三字经。

    深淘滩,低作堰,六字旨,千秋鉴,挖河沙,堆堤岸……岁勤修,预防患,遵旧制,勿擅变】

    天幕再次展出的影响,正是后世都江堰景象,蜀中百姓仔细看着天上熟悉的都江堰,忍不住对比起来:“树真多,岷江两岸青山绿水,看着真漂亮。”

    与现在光秃秃的都江堰相比,他们几乎认不出这是川主所建的堤坝。

    有好事者立马大声显摆道:“要种树,种树能防洪!”

    旁人:要你说?

    让历代君臣讶异的是,后似乎把养殖、林果等产业与都江堰连接在一起,以此盈利…那他们能否借鉴仿造?

    而更多的治水官员,如元朝郭守敬却敏锐地捕捉到,天幕泄出的历代治水要诀:逢正抽心,遇弯截角,四六分水,二八排沙,立马低头细思起来。

    四六分水,二八排沙…

    【都江堰在华夏乃至世界历史上都很特殊,与它同名的世界水利工程,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渠、阿基拉大坝、罗马帝国灌渠等大型水利工程,不是废弃就是湮灭历史黄沙之中。

    只有都江堰还持续发挥它的防洪灌溉水运作用,历经两千多年仍不减其生命力。

    追溯到底是因为都江堰传承下了岁修制度!

    翻译成现代话讲:每年有计划地对工程进行维修和养护!

    都江堰岁修时间为:冬春之际;

    岁修机构为:郡县都水机构主管统筹职责;

    地方衙门的堰官机构,专职日常管理,以及干活的服役百姓;

    岁修流程:霜降节祀神下杩槎(闭水三脚架)——截断外江河水——小雪淘挖河床排外江沙砾——至立春外江穿淘结束;

    通外江河水,转截断内江河水——淘挖内江河床——次年三月清明节岁修结束;

    把岁修制度沿为惯例的是谁?

    三国诸葛丞相!】

    秦始皇:诸葛亮之才竟能让天幕数次提及?

    刘彻:朕有丞相一职空位以待,不知诸葛…

    李世民:朕倾心丞相已久…

    朱元璋:人家是蜀汉丞相,不是汉唐丞相,醒醒!

    【都江堰地区流传着一句话:开堰之功在李冰,护堰之功在诸葛亮。

    诸葛亮在准备北伐曹魏时,特意下令护堰保农:

    1.专设都江堰管理官员——‘堰官’。

    2.为堰官特配一千二百名‘征丁’,用来护堰巡堰;

    3.明确堰官和征丁责任,既是维护修缮堤堰,也是保护堤堰。

    此制度被历代效仿,让都江堰岁修制度得到逐步完善,到宋代明确规定岁修成为常例,于是代代相传直到现在,如今最近的一次大修是2013年,离下次大修已是不远】

    【都江堰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水利工程,而是靠历代人的不断维护才得以运行至今。

    如今江堰二王庙里,就立有十位历代护堰有功的历史人物塑像:文诸葛亮、文翁、李严...供人们瞻仰纪念,并在放水节祀之】

    三国.蜀国

    张飞等人尽皆恭喜丞相:“贺喜丞相伟业永存,受百姓爱戴!”

    刘备眼色却是黯然,丞相北上伐曹魏,要么大汉国力加强,抗曹魏不惧下风;要么...北上是为了消耗曹魏实力,不让其休养生息,为大汉争得生存空间。

    大汉北上是前者还好,若是后则...思想天幕先前渠出的只言片语,刘备心绪沉重,难道他大汉真不能出蜀吗?

    而诸葛亮心底却是叹息:大汉还是未能克复中原啊!

    不知道大汉在天幕的加持下,他们能否争得一丝结束乱世的机会?

    【浙江宁波的它山堰与都江堰设计又有不同,它山堰是华夏水利工程中首个重力型拦河滚水坝

    其原因就是它对水利工程的需求不同】!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