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8章 先拿宗室开刀,罗马帝国来使,献礼(1/2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    关中之行,不仅震慑地方大族势力,也使李瑄对关中民生有一些了解。

    关中的锦衣卫是控制最牢固的地区,还有凤翔都督府,承担以往中央军的职责。

    李瑄让京兆尹张巡做好准备,等严庄带人到河南河北后,立刻宣布除贱为良,要求豪强大族不要抵抗,接受审查。

    解放农奴,才是摊丁入亩的基础。

    五月十日,朝会,太极殿。

    李瑄准备与文武百官商讨,削除宗室的赐田事宜。

    大唐的宗室,一般都是出了五服,就各谋生路。

    也有一些离宗室离皇帝三四辈就落魄。因为其父辈的爵位,被嫡长子继承,次子则会败落。

    如果脱离「门荫入仕」,还会为官的,多是自己争气。

    如李瑄的四兄李季卿,二十多岁的时候,就已明经及第。宗室进士及第也不在少数。

    大唐的亲王虽不再食邑,但永业田有一万亩。另外,郡王和嗣王有永业田五千亩。国公有永业田四千亩。

    永业,则是世代耕种,身死不还的田地。

    李隆基的儿子公主那麽多,他的孙子丶重孙都有不少,拥有长安城外无尽的永业田。

    更别说他们私底下的土地兼并。

    百姓成为佃户,无数奴婢为他们耕种。

    「诸卿,朕巡视关中,发觉关中虽为京畿之地,但缺少田地的百姓依旧众多,有什麽解决的办法吗?我等齐心协力欲使百姓丰衣足食,为佃农可非长久之计。」

    在宫殿上,李瑄听取宰相汇报日常事务后,问出这个问题。

    这句话让文武百官一个头两个大。

    小小的京兆府,有户籍人口一百九十五万。

    按理说向北拓荒和向西移民是好选择。

    但这些佃农不是没有地种。

    一旦移民或者拓荒,王公贵族的土地就会荒下来。

    就像是站在朝堂上的文武大臣,谁家没有良田千亩?

    难道他们的家人会去种地吗?

    显然不可能!

    「朕无解对之法,才来徵求众卿的意见。在长安附近如此,是朕的耻辱;社稷之主,也属实可笑。」

    李瑄自叹一声,满是忧虑。

    关中平原有地,只有没有百姓的耕地。

    在岁月的流逝中,不少百姓因各种各样的方法,失去土地。

    这是一种阶级矛盾。

    既得利益群体,本能地去忽略这种目光。

    朝堂上不少大臣都认为将自己的耕地,交给无地的佃户,是为施舍。又不是让他们成为农奴。

    但「佃户」这个词已经说明了一切。

    长此以往,百姓会对大唐有归属感吗?

    有人揭竿而起,无地少地的佃户,一定是跟随者。

    「启奏陛下,当前关中地区,遍地佃农,是因自开元后期以来朝廷对关中的管理稍有松弛,以至于增加众多籍外之田。当立即收走籍外之田,重分无地百姓,缓和矛盾。」

    正所谓君忧臣辱,见皇帝忧愁百姓生计,宰相卢奂向李瑄启奏道。

    他两袖清风,无置家业,对这种事情双手赞成。

    他相信至尊的英明,不怕去得罪人。

    「仅籍外之田,还是不够啊……」

    李瑄微微摇头。

    那天他与宰相商议过,宰相皆知他要除贱为良。

    他所要的,可不只是籍外之田。

    「启奏陛下,臣族中有良田十顷,愿意舍弃,分给百姓,只叹杯水车薪。」

    这时,事先与李瑄通过气的刘晏起身拱手道。

    「卿有此心,朕甚慰之。然诸卿为国操劳,还要养家糊口,并不容易,不能如此。」

    「籍外之田,为不当来源,不具合法性。朕认为得永业田宗室数以百计,分得关中良田何止万顷?然许多宗室子弟留恋于烟花柳巷,在长安赌坊之中挥金如土。朕克制住自己的欲望,不敢去增加后宫妃嫔,他们一无是处,却浪费民脂民膏。朕不想用蠹虫去形容,但没有更好去解释了。如果要削,也是去削弱宗室的永业田。」

    有刘晏作为引子后,李瑄将心中的计划向文武大臣全盘托出。

    大唐建国以来,宗室可太多了。毕竟连李渊的堂兄弟都算。

    偌大的宗室,出一些废物也是不可避免的。

    就如李瑄的五兄李琅,浪子回头前,也差不多一无是处。

    文武大臣也终于明白李瑄的意思,不仅要没收籍外之田,还要向宗室的永业田动刀。

    这会触动宗室的大利益。

    但李瑄小宗代大宗都干了。现最大的宗室是睿宗皇帝的后代,和李瑄基本是不可化解的矛盾。

    而李隆基的儿孙丶重孙加起来过百。

    有大臣猜测,至尊是否是在搞李隆基的儿子,是以其他宗室殃及池鱼。

    事实上,李瑄没那么小心眼,他就是要搞整个宗室。

    一个亲王,一万亩地。

    亲王的儿子五千亩。

    随着新帝登基,新的亲王会不断诞生。

    即便能在推恩令中收回一些土地,但对关中的损害越来越大。

    在大臣中,宗室除了他的亲兄弟,就只有他的亲信李岘丶李纾丶李勉丶李廙等人。

    李瑄又没有去削文武百官的俸禄和赐田,不关他们的事。

    一朝天子一朝臣,没有大臣站出来劝李瑄收回成命。

    「臣身为宗室宰相,认为陛下圣言合理。国家疲惫之际,他们坐享其成,已是天恩。若再占着大量土地,于国于民皆不利。」

    李岘带头向李瑄说道。

    曾经李隆基过天长节的时候,文武百官在天下搜罗宝物,力图献上最好,但李岘只献出一匹彩锻。

    宗室的风气不对。

    他已经看出,李瑄不按套路出牌,把能得罪的都得罪了,只为创造盛世。

    但李瑄牢牢抓住三样东西,就能握住天下。

    一是军权,二是民心,三是四夷胡酋的敬畏。

    李岘不明白李瑄所言的「螺旋上升」为何物,但他愿意跟随李瑄去完成。

    对李瑄来说,完不成历史的跨越,不过是被清算后人。

    如果完成,他就是神话!

    「好!立刻拟定诏书,由右仆射主导对宗室田产的彻查。不论是谁,胆敢抗拒,先绳之以法,再由刑部丶大理寺审判。朕以身作则,朕的儿女将名下永业田只留一成。」

    李瑄将此件大事交给李岘统筹。

    从收田,到分田,相信李岘会弄妥当。

    李瑄的暗示已经很明白,他的儿女如此尊贵,都只留一成,你们这些诸王公主还想留多少?

    「臣遵旨!」

    李岘知道该如何去做了。

    文武大臣在心中为宗室子弟默哀。

    李瑄不清算李隆基一脉,算是他们的幸运。

    李隆基的儿女丶孙子丶重孙丢失一些土地,又哪敢言不幸?

    须知,在高宗武后时代,宗室的命运是无比悲惨的。

    朝会结束,宗室版本的「除贱为良」火速传遍长安。

    李瑄在这个时候动宗室,是为除贱为良打前站。

    让豪强大族明白李瑄的决心,不要做无意义的抵抗。

    特别是东西江南两道,人口加起来比河北还恐怖,却收不上赋税。

    这是挑战李瑄的忍耐。

    三万名锦衣卫,四个都督府建立在江南,随时准备出击平叛。

    当天,就有不少宗室成员关起门骂李瑄六亲不认。

    像汉代的时候,宗室侯爵都有食邑,现没食邑就算了,连永业田都要剥夺大半。

    最有战斗力的宗室,还被李瑄关在兴庆宫呢!

    在除贱为良结束前,李瑄不会释放他们。

    万一李隆基的儿孙,跑一两个到江南,对李瑄有不必要的麻烦。

    那些损失利益的人,想入宫求见太上皇李适之。

    但李适之不会过问这样的事,他只想做一个闲情逸致的老人,享天伦之乐。

    他知道李瑄的目光看得很远,都不是只放眼当下。

    「禅让才多久,就动我儿孙?」

    消息传到兴庆宫后,李隆基怒不可遏。

    这一定是在针对他。

    他感觉自己被欺骗了。

    说好的富贵哪去呢?

    「三郎息怒,李七郎有分寸的,皇子皇孙们妥善经营,足够富贵了。」

    高力士宽慰李隆基。

    现在李隆基老了,开始为自己的子孙后代担心。

    前几天还问高力士他的后代之中,会不会出现李七郎这样的人物,将他的江山重新夺回来,让他在九泉之下可以瞑目。

    对此高力士只是安慰,毕竟李七郎是古往今来才出现一次的人物。

    「我担心他得寸进尺,将来我的儿孙连立锥之地都没有。」

    李隆基还是无法掩饰怒气。

    「只要他们安份守己,李七郎应不会此,他是有德之人。」

    高力士也不知怎麽说。

    自从能去太真观后,李隆基隔段时间都要到观前,希望玉环娘子能回心转意。

    但每一次杨玉环都闭门不见,使李隆基越来越急躁。

    「有德的人还会篡位吗?我的儿孙连兴庆宫都出不去,谁会记得他们?」

    李隆基的心中异常后悔。

    早知如此,就该将儿孙们派到诸道,去锻炼他们的能力。

    从十六王宅到百孙院,连太子都不居东宫之中,李隆基一直防着儿子,把儿子们当金丝雀养着。

    最大的问题是他禁止文武百官与儿孙们联系,以至于自己的儿孙没有党羽拥护。

    「唉!三郎你不要再操心这些了,应该颐养天年。永王的幼子刚出生,老奴让他们带来给你看看。」
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章节目录